這本書是同事小娟借我的。在某一因緣際會場合,因為瞧見我在閱讀「民國四女子」提到她是「張迷」,在借我「傾城之戀」(張愛玲短篇小說集 傳奇)時,也很主動的借了這本「華麗與蒼涼」,幫助我在很短的時間內,更深的認識這位特別的、遺世而獨立的女子。
作者涵蓋建築師、教授、作家、評論作家、發行人與總編輯...
出版社:皇冠出版社
張愛玲的作品:
1. 秧歌
2. 赤地之戀
3. 流言
4. 怨女
5. 傾城之戀─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ㄧ
6. 第一爐香─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二
7. 半生緣
8. 張看
9. 紅樓夢夢靨
10. 海上花開─國語海上花列傳一
11. 海上花落─國語海上花列傳二
12. 惘然記
13. 續集
14. 餘韻
15. 對照記
16. 愛默森選集(譯作)
張句(張愛玲的佳句摘錄)─
1.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,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,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咬齒性的小東西,生命是一席華美的袍子,爬滿了蚤子。
2. 個人即使等的及,時代是倉卒的,已經在破壞中,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。有一天我們的文明,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,都要成為過去。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「荒涼」,那是因為思想背景裡有這惘惘的威脅。
3. 永遠不能忘記一件黯紅色的薄棉袍,碎牛肉的顏色,穿不完的穿著,就像魂凍瘡;冬天已經過去了,還留著凍瘡的疤─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。
4. 快,快!遲了來不及了,來不及...出名要趁早呀!來的太晚的話,快樂也不那麼痛快。
5. 我不喜歡壯烈,我是喜歡悲壯,更喜歡蒼涼。壯烈只有力,沒有美,似乎缺少人性。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,是一種強烈的對照。但他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。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,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,是一種參差的對照。
6. 年輕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,像朵雲軒信紙上落了一滴淚珠,陳舊而迷糊。
7. 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─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,織金雲朵裡的一隻白鳥。
8.中國人好吃,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,因為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。
印象中是從「建築師林徽因」這本書開始接觸「紀念文集」類的書(對我來說,更早應該算是從初中的『紅學評論』類書籍入門…),從不同的筆者眼中,看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人物(無論他是否真實存在過,如紅樓人物;亦或是他仍否活著…)與生命,他們的種種,如此抽絲剝繭、如此鉅細靡遺,有沒有可能,這個人活著時,根本沒有機會這樣的了解自己,像千千萬萬的人了解他一樣?是否,這也算另一種「楚門秀」,只是這是透過文字的形式?
張愛玲在20-28歲時的產量最豐,是否因著那段被幽禁的歲月?將從小到大種種,深藏在她內心的靈思與文意,像夏日蘊醞多汁的瓜果,在烈陽下曝曬,將沸騰的熱力轉化成生之飲,不知不覺早已滿溢,就待時機成熟,毫不保留的,榨出濃濃的汁液,化成一篇篇文章與人物的生成。
記得看到一篇文章,那是一個人的自述吧!當他有個正經事業(教授或老師?),卻想著有一天要安安靜靜的寫文章、當作家,當他真正離職時,卻終日渾渾噩噩度日,每次要想提筆,可像是要爬百岳、渡日月潭般的大工程…。我是了解自己的,忙碌的生活,於我像烈日曝曬,在我心裡化成種種的敏感與想法(就怕來不及紀錄), 所以,現在這樣的生活也沒啥不好!時間一樣緊迫、瞎人照樣瞎、快樂同樣滿足…生活才會充滿波瀾…待時機成熟,轉化成一篇篇的文章…我期待他們是充滿情感、力量與感動的!
大年初三,101地下樓的美食街人來人往的吵雜與匆忙,給了我一個挺好的實習教室,讀著這本「華麗與蒼涼」,想像張愛玲下的人物,在我面前出現的每張面孔,背後所擁有的故事,而事實上他們身上是有著許多故事的:那高瘦、紮著馬尾的白衣女子;身後閩南腔喋喋不休、穿著改良式唐裝的中年婦…這些人,正活生生的存在在你我之間…。這樣,算不算中了「張毒」?
出世的入世觀點、冷眼俯視與觀察…張愛玲的文章與筆法,教我想像馳騁心緒間…。
張愛玲的小說像是一幅幅的印象派油畫,模糊又清楚地勾勒出20-30年代的上海人生百態。另一方面,又極直接地刻蝕出人心深處的想法,我想,她是極敏銳的在觀察生命!
不用發生啥離奇的事,每個人都是她生命的主角…
電影般的畫面,極美,即使是蒼涼的畫面同樣很美…
對中國同樣有深深眷戀的我的小小感受...
留言列表